環境與生態


走進烏來

新北市烏來區位於雪山山脈北段,是臺北盆地周圍地勢最高之處,群山相疊、溪流眾多,居高臨下,為臺北盆地水系的主要源流區之一,也是臺灣北部低海拔溪流峽谷生態環境的代表。全鄉面積約 321 平方公里,佔新北市全市面積 15.6%,是臺北縣最南端、面積最大的鄉鎮。


烏來區地形大多呈現幼年期型態,溪流對地表的下蝕及搬運作用特別強,造成許多壯麗的河谷、斷崖、瀑布,並擁有豐富的生態相,以及珍費的溫泉資源。


烏來境內植生豐盛,除臺灣一般常見的植物以外,亦有臺灣特有或稀有植物,如喜灣原始觀音座蓮、烏來杜鵑、臺灣三角楓、臺灣吊鐘花等。福山哈盆地區的自然資源更是豐富,據調查,計有脊椎動物 127 種、植物 481 種,因而有「臺灣亞馬遜」之稱。因此農委會於民國 75 年公告設置「哈盆自然保育區」;同年林業試驗所亦開始籌建「福山植物園」,現已完工,範圍包括烏來區與圓山鄉交界處,總面積達 1097.9 公頃。


資料來源:泰雅民族博物館導覽手冊



烏來地名由來

烏來一詞為原住民泰雅族用語,意為溫泉。烏來地名的由來,相傳三百年前泰雅族原住民勇士們狩獵,追蹤獵物到此, 遠眺發現有冒煙的熱水從河谷案隙間滾沸湧出,齊呼曰「ulay kilux」ulay 就是溫泉,kilux 意為熱騰騰﹔原住民利用南勢溪兩岸湧出溫泉之 河床為其天然洗澡地,故烏來溫泉從發現至今至少已有三百年的歷史。


新北市的原住民,均居住在烏來區一帶,屬於泰雅族,在清代被稱為「馬來蕃」,日據時期稱之為「屈尺蕃」。根據泰雅族傳說,祖先是起源於中央山脈大霸尖山 一帶的白石山,大約十八世紀時,開始分別往西北方向、東部及西南方向分散遷移其後族人逐漸北移,剛開始移居至桃園縣角板山,之後,頭目耶威普那率領族人游 獵之今日烏來鄉福山村附近,發現此處土壤肥沃、水源豐沛、景色優美,因此決定遷居至此,稱此地為「大羅南」。之後子孫繁衍,散居於南勢溪兩岸,即為今日的烏來區。泰雅族素以男子勇武善獵,女子長於織布著稱。昔日男女在臉部刺青,表示已成人或是榮譽的象徵,同時在盛行獵首的當時,亦有辨識敵我的作用,此習俗 自日據時期被嚴格禁止以後,已不復存,只有在居進深山中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臉上尚可見到。以泰雅族人從前的社會價值觀來看,一個人臉上沒有刺青是件差恥的事呢!因為當時的社會認為一個人必需能夠忍得過刺青時錐心徹骨之痛,才算得上是個成人。


資料來源:泰雅民族博物館導覽手冊


泰雅族勝利標誌

泰雅族勝利標幟